传统文化中,国人对"珍珠"情有独钟!
光洁、圆润、明亮而不夺目——一如,灞河边夜晚亮灯的西安国际会展中心。
4月,当这一西安未来的"国际舞台"首次亮灯时,迎来网友的一片欢呼。
明日,她也将迎来自己的首次展览,以自身角色真正面向公众。
从3月对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的缅怀,到如今揭开面纱,第一次面向公众,这其中,有期盼,有渴望,更有对西安未来会展产业及城市角色的畅想。
从"曲江"到"浐灞"
会展,对一座城市绝非产业如此简单——尽管,其有着1:9的产业带动力;尽管有人将其描述为"直升机直接撒钱"。
广交会,以其强大的国际贸易功能,深深的代表也定义了广州的经济角色。
达沃斯,以其每年高端政要及企业巨头的云集,从瑞士的一个小镇到名动世界。
西安对会展的重视,一如既往。
放在今日来看,13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,26000平方米的室内展览面积并不出众。
但已经进入拆除程序的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,早在20年前——2000年就已经建成运营。
自此,电视塔下,四海政商云集。
从一年一度的丝博会(西洽会),到航天展、动漫展、书展、车展……以及最受年轻人喜爱的电竞大赛和大爷大妈最爱逛的年货展。
西安的"馍"可以无所不"夹";西安的展览,也极尽多样。
当然,最受伤,是电视塔的交通——逢展必堵,但西安市民早习以为常。
一晃20载,曲江会展中心完成了它的使命。而西安,也已经成为人口过千万,GDP近万亿的超大城市。
基于国家战略定位,丝路交往的频繁,尤其,经济体量的上升,建设一个新的会展中心是必然。
历时两年,共20家设计单位、68家施工单位参与其中,如今,这一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会展综合体终于走到了我们眼前。
相关资料显示,西安国际会展中心以"国家级、国际化"标准规划建设,分为会议大楼和展览馆两部分,室内净展面积达到30万平米。
其中,仅会议大楼占地就大158亩,建筑面积20.7万平米,净会议/宴会使用面积21210平米,可同时容纳1.6万人使用。
当然,已经为网友熟知的"双月牙"和180根钢立柱造型,更是一经出现,就成为新的西安热门"地标"。
会展新时代
作为会展产业的承载主体,会展场馆直接影响整个会展行业的发展。
一个崭新的国际化的会展中心,也必将带动西安会展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代。
当然,对于西安会展产业来说,新时代并不仅是新场馆的启用,更在城市发展的新阶段。
一方面,从国际化大都市,到丝路经济核心区、国家中心城市,以及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相关文件中期许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,国家对西安的赋能越来越重,国际角色越来越多。
另一方面,西安的经济也即将站上一个崭新的台阶。
从GDP进入6000亿开始,西安一年一个台阶,依据今年7.5%的增长目标,2020年之后,西安将进入万亿城市行列。
而其优越区位,以及联通西北、中亚、西亚以及欧洲的枢纽前景,均将让这座曾经集结过万国客商的古城,更具吸纳能力。
经济的繁荣、交流的频繁,各类要素的迅速流动,让作为行业交流、重大议题商讨的会展,必将更加繁荣。
而对于这一具有强大产业带动力的行业,西安同样将其列入需要着重发展的"6+5+6+1"现代产业体系之中。
作为6大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之一,西安也极其重视对其生态和配套的支持。
除新场馆之外,近些年,西安加大了对中高端酒店的引入。
仅2019年,西安就与35家中档及以上品牌酒店签约,成绩领跑全国所有城市。
融合共进
"一带一路"国际会展名城,这是西安为自己设立的目标。
这个目标,并不仅是从电视塔的堵车到灞河边的美景,更非仅在硬件设施的提升及酒店群的大量打造。
为了建构会展产业生态,西安从政策、产业形态等更多方面,为会展产业打造良好发展环境。
除各项对会展产业扶植政策之外,西安未来将更加关注会展与多个行业的融合发展,比如,文旅。
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,西安市提出将"实施品牌引领,促进文化旅游与科技、康养、会展等深度融合"。
而西安国际会展中心的所在地浐灞生态区,还打造了会展产业链专业园区,如丝路会展产业孵化园、丝路会展大数据平台等。
会同周围的文旅、设计等园区,融合共进,推动会展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同时,促进各产业共同繁荣。
据悉,国内知名的会展企业德国豪特曼展览集团、振威展览、中旅会展等企业均已入驻园区。
借助欧亚经济论坛、丝博会、世界文化旅游大会等一系列著名会展,西安正在打造属于自己会展新时代。
另一方面,"招展引会"依旧会成为西安各级政府未来的重要工作方向之一。
今年4月,西安出台《关于加强统筹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》中,就重点提到,要继续"引进国内外知名展会公司"。
更具国际化的会展中心;更齐全的配套;在各项政策扶植下日趋丰富的会展生态;以及产业融合之下,蛋糕,越来越大。
西安,也期待更多力量加入,与这座城市一起融合,共发展。
推荐阅读:手机cpu排行